欢迎访问大连海昌欣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官网!

大连养老服务机构
您当前的位置 : 首 页 > 新闻中心 > 院内动态

夏至

2023-06-21

夏至已至   愿你向阳而立,逐光而行

 image.png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斗指午;太阳黄经90°;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据陈希龄《恪遵宪度》解释[夏至]:“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之名由此而来。夏至是太阳北行的转折点。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古人认为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

 image.png

二候蝉始鸣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注疏曰:“蜩,蝉之大而黑色者,蜣螂脱壳而成,雄者能鸣,雌者无声,今俗称知了是也。按蝉乃总名,鸣于夏者曰蜩……然此物生于盛阳,感阴而鸣。” 

image.png 

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image.png

夏至习俗

1.  祭神祀祖

夏至是“四时八节”之一,民间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古代农耕社会的人们在安居乐业之余择日拜神祭祖便有了各种定期节日,拜神祭祖丰盛祭贡品发展出节日宴饮活动,也渐渐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庆祝方式,即所谓节庆民俗。 

2.  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3. 夏至南北要吃面

自古以来,中国一些地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夏至养生

 

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夏至是人体阳气最旺的时候,因此夏至的养生要注意保护阳气,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夏天容易因吃寒凉食物导致胃痛、腹痛、腹泻的患者,可以在夏至前后15天适当开展夏至节气针灸治疗。 通过夏至节气针灸治疗可以扶正固本,提高免疫力。

 

1. 饮食清淡多吃点“苦”

炎热季节饮食应清淡为宜,早晚喝点粥,可以生津止渴,补养身体。同时,苹果、葡萄、木瓜、枇杷这类平和的水果适合各种体质的人享用;除了饮食清淡,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促进食欲等作用,还可多吃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等。 

2. 调整呼吸整理好情绪

调整呼吸整理好情绪 夏天气温高,容易使人烦躁或倦怠,所以要保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脉的通泄。切忌情绪大起大落、为小事大发脾气,以免加重甚至诱发心脏病。

3. 运动宜在清晨或傍晚凉爽时

夏季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场地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会损阳气,还易中暑。所以,夏至养生歌谣:夏至心静自然凉,晚睡早起午休躺。暑伤津气炎热防,切忌饮食过寒凉。神清气和胸宽畅,户外防晒讲着装。

4.老年人心脏保养穴--极泉穴

极泉穴是一个特别适合老年人的心脏保养穴。“夏至”乃至整个夏季这段时间,应多按按。极泉穴的按摩方式是弹拨,但弹拨时并非越用力越好,弹拨的力度应柔和,动作应连贯,忌用暴力。每次弹拨的量应因人适宜,应该跟据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适度弹拨即可,一般弹拨10次左右。

刺激极泉穴位,可以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当出现胸闷、心悸、心痛等不舒服症状时,按揉这个穴位,可以缓解症状。

 

 image.png

 

 

夏季应该保护好心脏,这是因为心血管功能对气温的变化最为敏感,夏季气温的升高,导致人体代谢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脏的负荷就加大了。另外空气湿度比较大,空气中的含氧量下降,则容易导致人体缺氧,而夏季大量出汗,也会间接导使血液粘稠度增加了。

夏至已至,生命蓬勃,让我们满怀热忱,逐光而行!


标签

上一篇:端午节快乐2023-06-20
下一篇:端午节游戏2023-06-23

最近浏览:

相关产品

相关新闻

招聘信息




大连海昌欣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83630088/13074103998

地址:大连市中山区海昌欣城-涟景园9号

附近公交:海昌欣城站201/529/536 

备案号:辽ICP备19020059号-1


网站照片拍摄:于慈臣、王辰

              摄像:于慈臣